何为治愈性建筑?德国排名第一的医疗建筑事务所创始人这样说
时至今日,医院已进入商业模式,为应对市场竞争,医疗服务供应商愈来愈重视工作场所的质量。我们一直以来只重视建筑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但现在逐渐意识到“亲病患”和“亲工作人员”的建筑同样具有功能优势和运营优势。
以人为本打造治愈系建筑
究竟什么特质才能将医院环境由制造焦虑或压力的场所转变成一个增强生命力、以健康为目标的地方?
克里斯蒂娜▪尼克薇勒(左),汉斯▪尼克(右)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系教授,Nickl&Partner建筑设计股份公司创始人
我们的主要解决方法是,为医院顺利运行创造条件,也就是说除考虑病人需求外,还要格外关注医院作为工作场所的角色。这包括尽量缩短医院内部通道,确保易于辨认方向,所有标识用语容易理解。
——克里斯蒂娜▪尼克薇勒,汉斯▪尼克
时至今日,医院已进入商业领域,为应对市场竞争,医疗服务供应商愈来愈重视工作场所的质量。在不久的将来,医护人员将倾向于工作在最佳的工作场所,因此工作场所影响着医院的质量和声誉。而在德国,我们一直以来只重视建筑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但现在逐渐意识到“亲病患”和“亲工作人员”的建筑同样具有功能优势和运营优势。
只有医院经营者们提供设计最优的工作环境,才能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员工。支持和持续感能够长期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并最终影响医院的整体绩效。将来,明智的病人青睐的是能够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医院。
Hospital of 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 am Main
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附属医院
清晰的可持续性战略构思,对于面向未来医院这一愿景的成功实现意义重大。智能医院不仅具有生态和技术可持续性,且兼具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特征。这些要求不能单独考虑,必须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用整体观念进行协调:从施工现场的选择到对周围建筑物的妥善处理,到建筑容积,再到立面和材料选择。
生态和经济可持续性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明显表现为低能耗、低营运成本和低废物产生量等特点,并具有高度的结构灵活性,便于延伸设计和用途的改变。
Pediatric and Cardiac Center University of Innsbruck,Austria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儿童和心血管中心
社会可持续性的特征是,建筑物周围露天场所、庭院内、屋顶花园和露台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多用性。可持续医院为其附近区域提供高度的空间多样性,在城市中勾勒出一幅天然绿洲的画卷。其为患者和访客提供了多功能空间,为患者、访客和员工之间的日常生活和互动营造出一种健康和鼓舞人心的环境。
Haunersches Children’s Hospital
慕尼黑大学豪纳舍儿童医院
社会和经济持续性也可通过健康的室内环境产生。这会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同时确保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技术解决方案必须确保患者有机会单独与室内环境建立联系。低噪音排放也是室内设计的决定性因素。选择低排放建筑产品将是重中之重。建筑材料必须符合适当的指南和认证。
除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和卫生要求外,人们也日益需要设计全面、令人愉快的医疗机构。病人的周边环境在其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学,尤其是神经生物学向我们展示了完全不同的病人心理和需求情况。突发急性疾病让病人完全陷入了极度不安的状态。因此,病人感知到的周围空间应该是一个能让病人产生可依赖感、安全感和乐观情绪的所在。在确定医疗机构的设计方案时,应确保其具有美感和正面形象。
要做到这两点,关键点在于:了解人们(病人、医护人员和访客)是如何感知空间的,空间又如何促进康复。医院的环境难免令人感到不安,而“亲用户”建筑可补齐这一短板,能够帮助访客和病人克服在进入医院时产生的焦虑情绪,并满怀安全感在医院里逗留和活动。
在将来重新定位护理治疗区时,将更重视病人亲属的作用,让他们更深入地参与治疗过程。为达到这一目的,同样需要足够的空间,以保障治疗过程中的隐私、沟通和灵活性。如果医院想顺利成为城市的一个元素而存在,作为一个为病患提供救助的存在,在今后的考量和规划中必须要将各类人群及其需求放在首位。
Haunersches Children’s Hospital
慕尼黑大学豪纳舍儿童医院
我们的医院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给我留下了非常正面的印象,这是我在这座城市中遇到的对病人予以支持和回应的地方。这不仅是适宜的工作场所,也被认为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关系到全民福祉的机构。有鉴于此,它必须达到最高质量标准。
保障质量不仅是医院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我们设计师的使命,我们打造的设计将营造一种对健康有益的氛围和环境。我们相信,建筑设计本质就是对建筑内人类行为和需求的仔细观察,理解和安排各种功能性要求,并将它们汇聚在一起。
Kaiser-Franz-Josef-Spital,Vienna Austria
奥地利维也纳凯瑟弗兰茨医院
Shenzhen No.2 Children’s hospital
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
克里斯蒂娜·尼克-薇勒教授认为医疗建筑作为社会与城市的人文缩影,其建筑要求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建筑背景,包罗了社会万象的映射。医疗不能止步于设计,更需要考虑社会、人文、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才能做出真正“以人为本”的治愈性医疗建筑。
克里斯蒂娜·尼克-薇勒通过回顾欧美医疗建筑现状,分析“以人为本”、综合考量以提高治愈舒适度的设计理念,阐释医疗建筑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克里斯蒂娜▪尼克薇勒教授
什么是治愈性建筑?
A我认为治愈性建筑,首先功能上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拿医院来说,治愈性的医院应该永远是以患者的体验为中心,医生要配合病人开展诊断活动。而不是反过来的病人配合医生。
您认为治愈性建筑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A功能与整个生活环境的平衡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医院为例,因为有很多不一样的功能和人群,所以我们把医院当做一个城市去看待,这样的话,我认为:
第一,明确且清晰的交通流线,对大家来说都比较便捷、便利。
第二,自然采光的设计对医院来说非常重要,医院的公共空间的人流量大、使用人群多样、停留时间长,自然采光不仅能为建筑室内提供天然的照明条件,而且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做医院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有没有更新的沟通技术。比如远程医疗。对一些偏远的医院来讲,远程医疗是有用的,德国的很多城市在使用。
第四,细节,空间的整体氛围是否是生活当中的舒适气氛,还有也包括自然环境,如何让自然环境与整个建筑城市复杂的功能不脱节,代入到建筑当中,这都是治愈性建筑必须的要素需要的东西。
尼克建筑事务所12年前参与了第一个中国的医院项目,您如何看当下中国医养建筑设计的现状。
在中国,我们也做了一些中国医院项目的设计,我们发现中国普遍的都是综合性的医院,体量很大,设有几百床甚至几千床。首先我想谈一点,不仅是中国,包括整个欧洲医疗建筑的发展都要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即医生以病人为中心。
然而大医院是病人以医生为中心,是反过来的,所有的病人要先跑去医院见医生。曾经的欧洲有很多的大体量医院,现在的规模都缩小了,慢慢的变成了各类专科医院或者社区医院,把医生安排在大众居民的人群附近。
其实这也是未来医养建筑的发展趋势,因为通过医疗信息化医疗,包括远程医疗的方式,距离已经不是问题。
根据在中国这十几年来的经验,我们发现在中国的医院建设上,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医院的绿色节能设计做得的并不完善,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面对中国的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等众多的医疗弊端,您有哪些解决方案?
A这个问题不光中国存在,德国也是存在,尤其是等待时间。既然是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它是医院管理上的问题。在德国也是有等待时间的,只不过德国需要事先约好时间,当你到医院后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医生才会来,因为医生对每个病人的诊断时间长度都不一样。
但是在等待的这个过程中,医院会安排你参加其他的活动,比如说你是一个糖尿病的患者,你可以来听一个宣教,看一些预防的知识,您不是在候诊室里面无聊的待着。德国的医院,都会设计很多咖啡厅,读书角,病人其实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不会都像中国那样挤在一个候诊室里面,大家都比较焦虑。
我觉得,在中国最重要的还是整个医疗体制的问题,分级诊疗医疗还没有完全的落实,德国的分级诊疗医疗是非常完善的。比如家庭医生和社区医院体系非常完善,在德国,病人的初诊都在家庭医生处进行,如果发现疑难的病症,才会转到综合医院。我们有健全的家庭医生网络,家庭医生通过网络能为病人联系到所有医院。
德国因为通过高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使这些成为可能,这一点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摘自《Healing Architecture》尼克薇勒及汉斯尼克教授著
采访来源:新浪地产《2016中国房地产工程采购白皮书》
延伸阅读
国内首家精神病连锁医院IPO,一年营收3亿,他是怎么做到的?
你买了个 iPhone X ,苹果却用你们30万个肾造了一个新总部!
End
版权声明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筑医台资讯。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